漂泊的日本-明治維新、敗於美國、戰後百年序(24日重印)「我是日本人!」高市新政府說

近代日本:為何屢屢崛起又衰退?

作者活了近80年,曾擔任企業記者和自由撰稿人,為日本報紙、雜誌、網路媒體、政府出版物以及近年來的個人部落格撰寫了大量文章和隨筆。 1995年,他辭去公司職務,在國外度過了15年。然而,他一直沒有機會出版書籍。或許是因為他缺乏才華。在人生的最後階段,為了總結自己的人生,他決定自費出版幾本書,擺脫商業出版社的束縛和繁瑣。這是其中的第一本。

我年近八十,對世界,尤其是日本的未來感到擔憂。如今,許多日本人似乎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如同在海上漂泊。我擔心他們正淪為當權者透過商業媒體和社群媒體操縱訊息的受害者。因此,我選擇了「漂泊的日本-從明治維新到美國戰敗,直至戰後一百年」這個題目。雖然這是對戰後一百多年後未來幾十年的預測,但要展望未來,至少要回顧一下現代日本。

我出生於1945年,也就是日本二戰戰敗後不久,屬於所謂的「嬰兒潮世代」。童年的記憶中,依稀記得戰爭遺址上的黑市,以及在街角拉著手風琴乞討的殘疾老兵。我們這一代從貧困的深淵中走出來,經歷了經濟的快速增長、日本成為世界第一、泡沫經濟的破滅以及失去的30年,所有這些都是日本人從未經歷過的人生巨變。

日本近近近代史150年,戰前戰後反覆上演「跌入谷底、崛起、崩潰」的循環。明治維新,由薩摩和長州的下級武士發動政變,推翻了幕府統治。這場政變始於民眾的恐懼之中,當時人們高喊「我們不能被列強殖民」。日本立志打造軍事強國,贏得了事關其存亡的甲午中日戰爭和日俄戰爭,並趁機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攫取了巨額利益。維新近半個世紀後,日本崛起成為世界五大強國之一,並由此樹立了「天下唯一神聖國家」的傲慢(1941年道德教育教科書)。然而,維新僅僅77年後,與美國的戰爭卻帶來了國家的巨大崩潰。

同時,日本在敗於美國之後,僅花了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就達到了泡沫經濟的空前頂峰,當時的日本正為超越美國而欣喜若狂。這在國內外被譽為“日本奇蹟”,尤其是企業界的鬥士們,更是為此欣喜若狂。然而,美國對日本的反擊卻異常激烈。最終,日本在這場與美國的經濟戰中落敗,隨之而來的是“失去的30年”,2022年正是二戰結束77週年。

作者將戰前77年和戰後77年分別稱為近代日本的第一時期和第二時期,將現在稱為第三時期。

再次強調,第一個時期,日本在約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崛起為亞洲強國和世界五大強國之一;第二個時期,戰敗約半個世紀後,企業巨頭們也陶醉於「日本第一」的榮耀,再次陶醉於成功的喜悅之中。然而,陶醉之後,他們迷失了方向,走上了衰敗和崩潰的道路。

然而,儘管方式迂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人民最終從現代帝國明治政權的嚴酷壓迫和侵犯人權的壓迫中獲得了解放。他們從臣民變成公民,享受美國佔領時期賦予他們的解放自由、民主與和平,彷彿它們是「天賜之物」。自1970年代以來,他們已將舒適、清潔的生活、大眾消費和海外旅行視為理所當然。這種前所未有的幸運值得強調,因為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期都是無名氏與飢餓、疾病和災難抗爭的歷程。

雖然有些離題,但本書的目的在於探究日本近代史上「跌入谷底、崛起(成功)、崩潰」的模式在大約50年的時間裡兩次重複的原因和背景。我希望找出原因,探索解決方案,並鼓勵此後出生的人們探索自主獨立的道路。

關於作者的關注點和觀點,請參閱他自2020年起運營的個人部落格「Press Activity 1995~Yasuo Kaji」。共計近600篇文章概括了本書表達的觀點。

最近出版的《資訊敗北:重新思考日本近代史》一書中也介紹並引用了作者的部分部落格文章。

評論如下:

「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它列舉了各種事例和評論,並穿插了邊見常、梶泰夫、關小野、松本清張、卡雷爾·範·沃爾弗倫、愛德華·薩義德、漢娜·阿倫特、塔格特·墨菲、查爾默斯·約翰遜等人的評論,揭示了那些因為只相信“天皇本部告示”而喪命的日本民眾,如今依然處於同樣的信息匱乏狀態。

不知名的作者的名字與著名作家和偉大思想家的名字一起被提及,我想這意味著不僅上述作品的作者,而且評論者也承認作者論點的某些價值。

■「我是日本人!」的自豪感和新高市政府

從中國、印度和全球南方國家的崛起可以看出,全球趨勢正從霸權主義轉向多極化。這意味著生活在21世紀的人們基於多元化的價值觀過著多元化的生活。然而,我們這個高度資訊化的社會的現實是,它被當權者的巧妙宣傳所主導,人們很容易被資訊操縱。

價值觀的傳播是人為的。舉個例子,愛國主義是「民族國家」統治階級和當權者的產物。他們想要維護既有的統治制度和利益,於是在社會各個角落,甚至最底層,灌輸愛國主義,以此來團結民眾,進行排外運動和對外戰爭。正如馬克思所言:“統治階級把自己的利益偽裝成所有人的利益。”

戰前,透過軍隊、教育機構、戰前團體、鄰裡協會、集會、媒體等,對國民進行徹底的洗腦,防止國民質疑「為了國家」這一國家本質。戰後,近25年來,宣傳手段更加精妙,復興愛國主義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滲透到國民心中。缺乏愛國心的人稍有不慎,就會被。以根深蒂固的保守派陣營為首,包括自民黨支持者日本會議,自民黨在城鄉各個角落紮根, 2025年10月,極右翼的高市早苗成立了極端保守政府。

1980年代末,日本泡沫經濟達到高峰,人們幻想自己是世界第一。從歐洲到東南亞,世界各地的日本人都為自己感到驕傲。“他們穿得與眾不同” 、 “他們太自信了”,當地人異口同聲地說。無與倫比的高科技、堅挺的日圓、龐大的貿易順差和外匯存底。大多數受人仰慕的人都為自己是日本人而感到無比的慰藉。一位對這種趨勢持批評態度的日本少數族裔人士嘲諷道:“每個人走路的樣子都像是在說:‘我是日本人!’”

然而,隨著“失去的十年”變成“失去的二十年”,在海外城鎮行走的日本人,昔日的活力開始消退,變得膽怯。同時,在日益內向的日​​本國內,反華、反韓的暴力仇恨言論和排外運動在全國範圍內爆發,國際體育場館裡隨處可見日之丸旗、旭日旗以及“日本真了不起”的標語牌和頭帶。這似乎是日本人發出的怨恨之聲,因為他們被中國、韓國和東南亞國家的崛起所取代,失去了亞洲霸主的地位。

2007年,安倍晉三首次政府就職,懷念戰前日本帝國的輝煌,打出了「美麗日本」、「復興強大日本」的口號。自此,十八年過去了。 2025年10月21日就任首相的極右翼政治人物高市早苗,被戲稱為安倍的異卵雙胞胎。以高市早苗為首的右翼政府,大肆煽動愛國主義情緒,高喊“讓日本更上一層樓”、“重返世界之巔”,甚至揚言要正式參拜靖國神社。如今,國內外局勢與安倍政府初上台時截然不同,其主導國美國正試圖清除自民黨內根深蒂固、令人頭疼的保守派,而該派係深受日本帝國主義陰影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