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美國總統職位後,川普曾宣稱要買格陵蘭島、吞併加拿大、奪回巴拿馬運河。該言論遭到了針對中國的嚴厲批評。古島北部設有美國太空站和美國空軍基地,以防俄羅斯或中國對北美的攻擊。美國曾與北約成員國丹麥合作開發格陵蘭島,但現在中國人正在那裡開拓領土。此外,中國和俄羅斯對現已開放的北極海路的獨家使用,從軍事角度來看是絕對不可接受的。同時,中國企業也參與了巴拿馬運河的營運。中國正在將許多反美、致力於區域經濟整合的拉丁美洲國家與太平洋島國一起納入其太平洋版「一帶一路」倡議。川普一心要將中國排除在西半球之外,而由於北韓與俄羅斯結成軍事同盟,韓國和日本則被中國、俄羅斯和北韓的核武飛彈所包圍。不過,川普無意以延伸嚇阻來保護日韓。對美國本土的核攻擊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減少駐日美軍、從韓國撤軍,並讓日韓兩國自行保衛。這就是「美國優先」的現實主義。
■中美霸權鬥爭如火如荼
鑑於川普與普丁的密切關係,烏克蘭戰爭的和平可能正如川普所預測的那樣在他1月20日就職後六個月左右實現。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川普政府的外交努力將幾乎完全集中在中國身上。從人工智慧、半導體、太空開發到鋼鐵生產、iPhone、個人電腦、汽車、船舶和飛機,美國在大多數工業領域已經趕上或落後於中國。對此,川普公開批評中國過去40年的“掠奪”,並表示“中國一直在偷竊我們的東西”。1977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鄧小平從美國引進新自由主義,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充分利用廉價勞動力,使中國成為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和世界工廠。最大的受益者是來自美國、西歐和日本的金融資本和大型跨國公司。這些都是川普所敵視的全球主義者,而他對中國徵收高額關稅也是對掏空美國製造業的全球主義者的一種報復。
50年前。日本產品也強勢席捲了歐美市場。當時,類似的指控比比皆是。德國人跺腳說:“汽車的原理是本茨和戴姆勒發明的,日本車只是仿製品。”令他們感到沮喪的是,日本人住在簡陋的兔籠裡,工作報酬低廉,卻出口品質高、價格低廉的產品,侵占了國內市場。 「社會傾銷」的指責在1930年代持續存在,認為已開發國家有被新興國家超越的危險,這種指責在1970年代被指向了日本。根據日本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法國政府曾在圖爾普瓦捷(Tourpoitiers)這一古戰場上對日本產品進行臨時進口檢查。山入侵的伊斯蘭軍隊的戰場。 1980年代,「批日風暴」席捲美國,美國國會議員在白宮用鐵鎚砸毀日本家電。
日本自1990年泡沫經濟崩潰以來,已陷入衰退長達30多年。經濟動物日本的威脅已成為遙遠的過去。如今,中國憑藉其壓倒性的經濟實力,已成為一個與日本完全不同層次的超級大國,而日本在政治上只是一個跟隨美國的小國。 1949年,隨著新中國成立,亞非會議和不結盟運動應運而生。美國治下的和平」構成挑戰。在國際金融方面,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相比,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亞投行)呈現崛起態勢。西方媒體經常滿懷希望地寫出“中國衰落和政治不穩定”,反映出對美國和英國正在失去霸權的擔憂。川普政府立即對中國實施加徵10%關稅,應當視為其承認中國已成為一條難以控制的巨龍這一現實的體現。這不僅是一場貿易戰,更是一場霸權之爭。
■西半球:美國的基礎:中美摩擦進入新階段
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發表《門羅主義》,確立了美國外交政策的原則,禁止維也納體系下的歐洲國家干涉美洲大陸。他寫道:
“我們必須將歐洲國家將歐洲政治體系擴展到這個半球的任何地區的任何企圖視為對我們的和平與安全的威脅。”
“歐洲列強的任何旨在壓制它或以任何其他方式控制其命運的干預,都將是對美國不友好意圖的表現。我認為”
門羅主義中的「歐洲」和「歐洲國家」可以用川普當前極力排除的「中國」來替代。門羅使用的“西半球”一詞此後幾乎每次在美國政府文件或研究論文討論拉丁美洲時都使用。在這種情況下,西半球指的是格陵蘭和美洲。
過去十年來,中國迅速擴大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中國人民解放軍已在美國南部的古巴駐紮軍隊。美國政府把高度敏感的中國在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地區的軍事存在視為燙手山芋而保持沉默,但對與包括古巴在內的反美加勒比國家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感到緊張。川普宣布墨西哥灣為美國海灣的行政命令很可能是為了驅逐中國軍事力量。
川普上任後立即表示,將對南美洲哥倫比亞徵收額外關稅和製裁,以表彰其打擊非法移民的努力。。然而,南美觀察家指出,「從1999年2月委內瑞拉開始,2003年巴西、厄瓜多、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2004年烏拉圭等國的親美政府相繼被推翻,反美左翼政府誕生。「來自美國的威脅可能會導緻拉丁美洲國家進一步疏遠美國,反美左翼政府正在崛起。
川普宣布“收回巴拿馬運河”,意在將中國從運河管理中剔除出去,彰顯了巴拿馬作為連接美洲和太平洋的臍帶的地緣政治和戰略重要性。為了引起美國人民對
自1898年美西戰爭以來,美國一直試圖控制拉丁美洲作為其「後院」。除了經濟之外,美國政府也重視軍事控制。美國對南美軍官的教育和培訓計畫自1946年起就在巴拿馬運河區進行, 肯尼迪政府時期該計畫得到加強,更名為「美洲美國陸軍學校( )SOA據稱,他們密謀推翻拉丁美洲的反美左翼政府、支持親美軍事獨裁政權,並參與暗殺反美運動領導人。SOA被貶義地稱為「刺客學校」。
1999年,美國租借巴拿馬運河到期,美國南方司令部從巴拿馬遷至佛羅裡達,美國南方司令部也於2001年從巴拿馬遷至喬治亞州本寧堡。雖然其名稱已更改為西半球安全合作研究所(WHISC、WHINSEC),但據說其宗旨與 SOA 時完全相同。
川普說“奪回巴拿馬運河”,不僅指經濟利益,還包括恢復軍事基地,對拉美進行軍事控制。阻擋他們前進的牆就是中國前進的牆。川普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採取措施打擊非法移民,並減輕美國全球主義公司的剝削。考驗在於美國如何應對委內瑞拉的馬杜羅政權,美國和歐洲繼續對馬杜羅政權實施制裁。
■ 撤出東亞與重建霸權
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絕不意味著「內向型」。我們必須杜絕美國中央情報局等情報機構的獨立行為,杜絕自以為是、信奉強權邏輯的新保守派的肆意橫行,杜絕受美國和英國全球主義者影響、並受其控制的獨霸世界的野心。豐厚的利潤。換句話說,他們似乎試圖將美國從暗殺和陰謀的國家中解放出來,恢復其霸權。這不就是我們所說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嗎?然而,與中國爭奪霸權的激烈鬥爭並不一定能以「實力求和平」而告終。
朝鮮半島局勢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隨著韓國義大利裔總統被控叛國罪,看起來一個以民主黨為核心的左翼政府將再次成立。如果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恢復對話,且北韓無核化進程取得進展,朝鮮半島就有可能誕生一個統一國家。然而,全球主義者希望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持續存在。如果半島繼續分裂,北韓和南韓繼續衝突,韓國和日本將被三個核武大國——北韓、俄羅斯和中國——包圍,並將繼續面臨核子飛彈的威脅。
據華盛頓消息人士透露,川普政府正在考慮從韓國撤軍的可能性。如果朝鮮半島和平努力再次失敗、南北韓緊張局勢加劇,駐韓美軍在緊急情況下將成為北韓核武攻擊的目標。韓國軍隊和平民也將遭受嚴重損失。如果美國採取措施,使用包括核武在內的延伸威懾手段,阻止對日本和韓國等盟友的攻擊,那麼北韓將採取報復行動,而軍事盟友俄羅斯將發動攻擊,那麼惡夢般的情景將成為現實。強大的核武打擊美國本土。
結果,華盛頓傳來要求他們「重返艾奇遜線」的呼聲。1950年1月,時任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發表「艾奇遜線」演講,聲稱對任何針對日本、沖繩、菲律賓或阿留申群島的軍事侵略,美國將予以堅決報復。但這番講話卻將朝鮮半島、台灣等排除在外,被認為挑起了韓戰。如果川普政府重返艾奇遜線,駐韓美軍將自動撤離。
日本將會怎樣?本部落格多次討論台灣/釣魚島緊急狀態和美國的離岸平衡策略。一旦發生涉及釣魚島或日本的緊急事態,美國採取行動幾乎是百分之百不可能的。美國的真正意圖是:「中國入侵台灣的可能性極小」、「如果釣魚島發生緊急事件,中國也不太可能入侵台灣」、「如果真的發生,我們會讓日本戰鬥「」。人們希望緊張局勢持續緩和,美國軍事工業繁榮發展。2025年1月27日,俄羅斯RT報道稱,「 2023年美國武器出口將佔全球總額的42% 」。
美國在日本的軍事存在正在穩步減少。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海軍陸戰隊從沖繩搬到關島。藉口是「減輕美軍基地集中的沖繩的負擔」。 2012年,日美安全保障協商委員會(2+2)達成協議,將駐紮在沖繩的約1.9萬名海軍陸戰隊員中的約9,000人調往海外。經過12年半多的時間,搬遷終於開始了。在這約9,000人中,預計將有4,000多人將遷往關島,其餘人則預計將遷往夏威夷等美國領土。
在日本政府出資28億美元擴建和改善在關島的空軍和海軍基地之後,基地遷往關島的工作才剛開始。日本自衛隊現已獲得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權力,可以將其作為與美軍的聯合基地。更進一步來說,這意味著「美軍將盡可能撤離夏威夷以東,自衛隊將以關島為基地,保護沖繩、釣魚島和日本本土」。 「減輕沖繩負擔」是一個近乎詐欺的藉口。
不管怎樣,批准集體自衛權和新安保法都給了美國「盡可能減少在東亞軍事承諾」的藉口。諷刺的是,由於軍隊已經成為「流血」的場所,自衛隊的報名人數正在減少。根據2024年國防白皮書,2023財年的申請人數為63,688人,比前一年減少了1萬多人。這是12年來首次跌破7萬。尤其在戰場上發揮核心作用的「一般士官候選人」數量減少了約4,880人,降至19,960人。
這就是日本作為美國棋子而存在的現實。川普政府的回歸不會改變任何事情。

[圖]由日本資助擴建和翻新的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 2022年1月,日本海上自衛隊參加了在關島由美國海軍主辦的多國聯合訓練演習「海龍2022」 。演習匯集了固定翼巡邏機,旨在提高各國之間的合作和戰術技能,重點是反潛戰。參與演習的有美國海軍的 P-8A 海神巡邏機、澳洲皇家空軍 (RAAF)、加拿大皇家空軍 (RCAF)、印度海軍 (IN)、韓國海軍 (ROKN) 和日本海上自衛隊。